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094-260202

量化寬鬆(QE)措施實施已有六年多,現在中央銀行家們警告稱,這條路正在變窄,政策並非全無風險。我們的基本情景假設仍然是:「剛剛好」的經濟復甦使得央行能夠保持寬鬆政策,之後平穩撤出。然而,投資者也需要對其他情景保持警惕,包括可能的「緊縮恐慌」或「無限QE」。在我們的戰術資產配置中,我們仍看好股票和高收益債券,並開始相對於澳幣加碼英鎊部位。

緊縮恐慌:快速加息

 

在我們的基礎情景中,預計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開始加息。有關加息的準確路徑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股票波動性從當前的低位上升。但可能會導致我們信心下降的一個情況是美聯準會控制通膨不力。這可能導致利率比我們目前預期的更快上升,從而出現類似於2013年中期當美聯準會暗示將縮減QE時債券和股票暴跌那樣的「緊縮恐慌」。美聯準會比預期更大幅度加息可能會在兩種情況下發生:有成長的通膨和無成長的通膨。

我認為,已開發市場央行將開始刺破實際或想像的泡沫。各主要股市的估值肯定已不便宜,但也沒有過分高估。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目前對應16.9倍的遠期本益比,而15年平均值為14.8倍。

無限QE:沒有盡頭的路

另一個擔憂是,刺激措施無法產生足夠的成長。即使就靈活的美國經濟而言,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可能性,即決策者可能被迫恢復量化寬鬆。美國已連續三次在結束QE後不久即出現停滯。而對結構性更為疲弱的歐元區等經濟體來說QE無法對經濟產生足夠強的刺激,從而導致貨幣寬鬆政策無限延伸的風險更大。

在成長沒有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可能被迫推出更多量化寬鬆措施。而QE拖延的時間越長,諸如投機、過度槓桿化和極度不平衡等副作用出現的幾率就越大。

保持原來路線不變

在過去幾年中,可以說投資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保持原來路線不變,並押注各國央行決意開展「修復」工作。

在美國,GDP成長率雖然略低於趨勢水準,但有望在今年達到2.3%。物價仍然得到控制,隨著氣餒的工人重返勞動力市場,不會加劇通膨的就業可能有更多成長空間。

在歐洲,今年迄今成長出人意料地表現良好,鑒於失業率依然較高,歐洲央行應該能夠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而無需擔心通膨大幅升高。

日本也取得一些進展。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最近稱,該國的產出缺口已接近於「零」,通膨將很快開始上升到更健康的水準。此外,至少從短期來看,有理由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中國央行延長了一些地方政府債務的到期期限,並已在過去6個月內三次下調借貸成本。我們不應低估中國政府影響經濟活動的能力。

那麼,現在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將對各大央行被迫偏離促成長道路的任何跡象保持警惕。但是,在6個月戰術投資期限內,目前看來不會出現導致央行偏離既定道路的經濟壓力。因此,建議繼續加碼股票和高收益債券等風險資產,對歐元區股票的加碼部位最大。

如要對風險資產持更加積極的觀點,需要看到主要經濟體出現更大幅度的低通膨高成長,最好包含美國消費者支出回升、歐洲國內需求持續改善、全球獲利成長動能加強、以及商業信心上升轉化為資本支出增加等。

此外,瑞銀認為,全球經濟成長應會繼續獲得央行政策的支撐。歐元區企業尤其處於有利地位,能從歐元疲軟、低債務融資成本和經濟加速成長中獲益。歐元區股票是在6個月的戰術投資期限內,最看好的資產類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